![]() |
德國專家在實驗室做實驗 |
糞污、秸稈、廚余,在這兒送進設備里轉一圈兒出來,就變成了天然氣、電、有機肥。在河北省定州市高蓬鎮的規模化生物天然氣項目園區,日日上演著“點糞成金”的奇跡。
步入園區,無論是清新的空氣,整齊的灌木、草坪,還是寬闊的水泥路和美觀的辦公建筑,都很難讓人把這里跟農畜廢棄物聯系起來。園區運營經理侯仁濤介紹,今年年底項目全部四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定州全市的畜禽糞污、農業秸稈和餐廚垃圾就都能實現變廢為寶,服務人們的生產生活。
定州規模化生物天然氣項目是由定州市政府與某清潔能源公司合作建設的。去年5月,項目正式“點火”;8月,產出了第1立方米的商品天然氣。項目占地132畝,總投資2.6億元,與占地6700多畝,飼養2萬頭奶牛的河北首農生態園僅一墻之隔。侯仁濤介紹,項目一期的首要任務就是處理首農奶牛場產生的糞污和農作物秸稈。“通過一條管道,牛糞會直接輸送到我們的設備里。”
侯仁濤說,在多年經營奶牛牧場業務的過程中,他們發現糞污的妥善處理始終是個難題,于是便萌生了在奶牛產業鏈中繼續拓展生物能源業務的想法。
先進的技術是定州規模化天然氣項目的核心競爭力。項目整合了國際先進的沼氣生產、凈化提純技術和裝備,由沼氣生產系統、沼氣膜提純和水提純系統、天然氣壓縮系統、沼氣發電系統、有機無機復合肥制造系統五部分組成。“特別是我們的厭氧發酵技術,能夠實現對原料的完全無害化處理,徹底去除原料內的細菌和蟲卵,生產出高質量的有機肥。”侯仁濤說。
項目的核心技術由德國引進,并由德國專家實地駐扎負責運營。侯仁濤表示,由于整套技術是初次引進國內,外國專家的主要職責就是保證設備的平穩運行。
目前,項目的各項功能仍處在建設和完善當中。據了解,項目完工后每年可處理畜禽糞污18.25萬噸,作物秸稈8萬噸,餐廚垃圾7.3萬噸;年產生物天然氣730萬立方米,生物有機肥4.2萬噸,發電1600萬千瓦時;每年可替代燃煤10000噸,減少碳排放12萬噸、化肥使用4.2萬噸,實現年產值5200萬元。